
最近全国前三配资排名,乌克兰玩了一把大的,直接把刀架到了俄罗斯的“后腰”上,这次他们瞄准的是距离边境不远的布良斯克州。
说实话,这个地方,你别看它地图上离乌克兰不远,一般人听起来可能觉得陌生。但对于俄军来说,这里可是个重要的“血站”和“兵工厂”。这次乌克兰军队突然对这里发起了猛攻,而且不是那种小打小闹,而是多兵种协同作战,导弹、无人机齐上阵,声势浩大。
乌克兰国防部的发言人那叫一个神气,说这次行动是“多军种联合打击”,空军带头,陆海空加上其他特殊部队,大家拧成一股绳,就是要给俄罗斯一个“惊喜”。他们用的什么武器?就是英国提供的“风暴之影”巡航导弹。这玩意儿可不是吃素的,号称能穿透俄罗斯的防空系统,直捣黄龙。而这次的目标,锁定在了布良斯克州一个不起眼的化工厂。
展开剩余79%内行看门道,这座化工厂,它可不是生产化肥的。它是俄罗斯军工体系里的一颗“心脏”,专门生产火药、炸药,还有火箭燃料的部件。你想想,俄罗斯前线打仗,炮弹、导弹每天消耗如流水,这些东西从哪儿来?很大一部分就得靠这个化工厂源源不断地供给。所以,乌克兰这次瞄准这里,等于是直接掐住了俄罗斯的“弹药补给线”,釜底抽薪,这一招确实够狠。
而且,这座化工厂早就不是第一次被盯上了。美国和英国,早把它列入了制裁名单,以前也听说被美制的ATACMS远程导弹敲打过。这次“风暴之影”又来了,可谓是“新仇旧恨”一起算。乌克兰这意思很明显:你不让我好过,我也不让你安生。
不过,精彩的地方也在这里。对于这次袭击,俄罗斯方面的说法,就跟乌克兰的版本完全不一样了。布良斯克州的州长跳出来说,没事儿,乌军的袭击没造成人员伤亡,也没啥财产损失。而俄罗斯国防部则干脆把重点放在了“防守成功”上,声称当天在布良斯克地区上空一口气击落了57架乌克兰无人机。
至于那个被炸的化工厂,还有“风暴之影”导弹有没有打到目标,他们只字不提。这就有意思了,到底谁在说谎?或者说,谁在选择性地“报喜不报忧”?这背后的信息战和心理战,才真是让人浮想联翩。
但不管俄罗斯怎么说,“风暴之影”导弹的名头,那可是实打实地打出来了。这导弹欧洲研发,射程远、精度高,最绝的是它能贴着地面飞,躲开雷达的探测。自从它上了俄乌战场,简直成了乌军的“明星武器”,什么别尔江斯克的俄军驻地,扎波罗热的俄军指挥部,都吃过它的亏。
甚至有传闻说,它还差点儿把俄罗斯的副总理给“误伤”了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这玩意儿不仅能打得远,还能打得准,专挑高价值目标下手。
当然,这次乌克兰袭击布良斯克的化工厂,可不仅仅是军事行动那么简单,它背后还藏着更深层次的外交博弈。
你看看最近的国际局势,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,简直是跌到了冰点。之前美国总统还想跟普京搞个双边峰会,结果这事突然就黄了。这边,美国总统又跟泽连斯基见面,泽连斯基苦口婆心地求美国给点远程的“战斧”导弹,可也被泼了冷水,美国总统反而劝他“放弃顿巴斯地区来换取停火”。这谈判,谈得可真是鸡飞狗跳,毫无进展。
在这种外交渠道几乎被堵死的情况下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了句大实话,也透露了他的“杀手锏”:乌克兰的纵深打击能力,可能是实现和平的关键。这话什么意思?他觉得,俄罗斯现在就是一副“我爱咋咋地”的态度,根本不想好好谈。
如果乌克兰连打到俄罗斯腹地的能力都没有,那俄罗斯就更不会把乌克兰放在眼里了,更别说坐下来谈判。所以,泽连斯基摆明了态度:只有我打得你肉疼了,你才能老老实实地回到谈判桌上。这次袭击布良斯克化工厂,就是他这句话的最好注脚。
从实际效果来看,乌克兰的这种“以打促谈”策略,还真有点儿效果。之前用“风暴之影”和ATACMS导弹袭击罗斯托夫州的某个军工企业,虽然部分导弹被拦截,但工厂建筑还是受损了。这次又来了个布良斯克化工厂,甭管俄罗斯怎么嘴硬,这对于俄军的后勤补给,肯定是沉重一击。这就像是你在打架,别人一直在偷袭你的补给,你再厉害,也架不住弹尽粮绝。
所以,在美俄峰会没了下文,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开始变得不那么“痛快”的当下,乌克兰搞这么一出,其实是想一石二鸟。一方面,是在战场上保持主动,告诉俄罗斯“我还没趴下,我还能打”。另一方面,也是泽连斯基在向世界喊话,告诉那些犹豫不决的盟友:“看,我还有能力反击,你们不能放弃我!”同时,也是在给俄罗斯施压,希望通过军事打击,来撬动死气沉沉的外交局面。
眼下,未来的走向,现在还真不好说。毕竟乌克兰这次出其不意地袭击俄罗斯腹地,实实在在为这盘棋又添了一枚充满变数的棋子。是能真的逼迫俄罗斯回到谈判桌,还是会引来更猛烈的反扑?只能屏息凝神,继续关注。
发布于:河南省富深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